神经取栓装置市场2034年将突破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8.8%
全球神经取栓装置市场规模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约17.166亿美元,从2024年的7.386亿美元开始,在2025年至2034年的预测期内以8.8%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2024年,欧洲以超过32.7%的市场份额领先,收入为2.415亿美元。
全球取栓装置市场正在经历显著扩张,这一趋势由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上升以及微创治疗技术进步所推动。取栓装置旨在从脑动脉中清除血栓,已发展成为恢复血流和减少卒中患者神经损伤的关键工具。
市场增长得益于人们对早期卒中干预意识的提高、发达经济体有利的报销政策以及领先医疗器械制造商持续的创新。支架取栓器、抽吸取栓导管和联合技术的采用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对这些器械的需求。
最近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批准强调了新一代取栓装置的功效和安全性,鼓励其在医院和专业卒中中心的更广泛应用。此外,人口老龄化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和心房颤动等风险因素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也有助于维持需求。
由于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完善和治疗渗透率高,北美目前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然而,亚太地区预计将以最快的增长率增长,这一趋势得益于医疗保健覆盖范围扩大、政府举措增加以及对神经血管护理的投资不断增长。随着技术持续创新和临床应用范围扩大,神经取栓装置市场将在全球卒中管理进步中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要点
2024年,全球神经血栓切除术器械市场实现收入7.38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8%。预计到203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166亿美元。
按产品类型划分,市场分为血栓取栓器、抽吸/吸吮器械、血管套索和其他类型。2023年,血栓取栓器成为领先细分市场,占市场份额的45.7%。
按最终用户划分,市场分为医院、门诊手术中心(ASCs)、急诊诊所和专科诊所。2023年,医院在该细分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占市场份额的62.7%。
从区域来看,2023年欧洲在全球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占据总市场份额的32.7%。
细分市场分析
产品类型分析:2024年,血栓取栓器以45.7%的市场份额占据神经取栓装置市场的主导地位,这得益于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期间从脑动脉机械清除血栓的高效性。由于其卓越的临床效果和持续创新,血栓取栓器的需求一直很高。2025年2月,Retriever Medical获得美国专利#12,201,315 B2,用于一种先进的血栓清除器械,提供更高的精度、适应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了技术格局和市场竞争力。
最终用户分析:2024年,医院以62.7%的市场份额引领最终用户细分市场,反映了其在紧急卒中干预和综合护理能力方面的核心作用。医院配备先进的成像设备、外科设施和康复服务,在神经血栓切除术的采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府和机构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需求;2025年5月,印度技术开发委员会资助S3V Vascular Technologies建立机械血栓切除术套件制造设施,提升了国内生产和挽救生命的卒中治疗器械的可及性。
市场细分
按产品类型划分
血栓取栓器
抽吸/吸吮器械
血管套索
其他类型
按最终用户划分
医院
门诊手术中心(ASCs)
急诊诊所
专科诊所
区域分析
欧洲、尤其是德国脑卒中(尤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高发是该市场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该地区受益于先进的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和对创新医疗器械的高采用率,推动了神经血栓切除术器械的广泛应用。2024年,欧洲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32.7%,保持其领先地位。
欧洲的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美敦力(Medtronic)、史赛克公司(Stryker Corporation)、Penumbra Inc.和Acandis GmbH,这些公司均在产品创新、战略协作和地理扩张方面进行投资,以满足对神经血管干预措施不断增长的需求。
2024年2月,CERENOVUS, Inc.(强生医疗科技公司旗下公司)推出了CEREGLIDE™ 71中间导管,该导管采用TruCourse™技术,优化了针对AIS患者的再血管化手术。作为CERENOVUS STROKE SOLUTIONS™组合的一部分,该器械专为直接抽吸和输送兼容的取栓支架(如EMBOTRAP™ III再血管化器械)到神经血管系统而设计,提高了卒中治疗的精度和效率。
新兴趋势
嵌入式人工智能系统
用于血栓检测和手术规划的人工智能集成正逐渐流行。人工智能驱动的图像分析工具被采用,以提高检测和手术规划的效果。
结合机器学习和器械机械原理的人工智能集成取栓系统日益成为主导类别。
自主和机器人导航
正在开发强化学习(RL)方法,以实现脑血管内微导管和微导丝的安全自主操作。在模拟中,自主导航实现了96%的成功率,手术时间低至7秒,同时保持安全力限制。
基于运动学的接触感知运动规划框架使机器人系统能够通过术前3D成像得出的解剖路径,自主导航伸缩式、预弯工具,试验中成功率达到左颈总动脉的完美成绩。
通过磁性微导管实现微型化
最近的创新包括超柔性、可膨胀的磁性微导管,这些导管利用血流和磁性转向进行导航。在猪模型中,这些器械成功到达直径小至180微米的远端、迂曲动脉,实现了对比剂或栓塞液体的超选择性输送。
人体工程学改进和材料进步
器械制造商专注于改进人体工程学、灵活性和先进材料,以提高血栓取栓效率。这支持了微创方法,有望实现更快的恢复和更少的并发症。
增强可视化和成像
新一代器械正在设计中,具备更优越的成像能力,以支持更精确的放置和取栓操作。
应用案例
自动卒中干预:人工智能和强化学习构成了能够自主导航血管内器械的系统基础,有望减少手术时间和临床医生的辐射暴露。
复杂解剖结构中的导航:磁性微导管可被部署以进入以前被认为无法到达的微观或高度迂曲血管,从而实现对远端动脉出血或肿瘤供血血管等疾病的针对性治疗。
精准药物或基因递送:微导管还可能促进治疗剂的选择性灌注,直接进入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精细血管区域,也可能适用于其他器官系统。
通过人体工程学和成像改善效果:改进的器械形状和成像技术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通过降低并发症风险和提高血栓清除成功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
全球神取栓装置市场有望实现强劲增长,这一趋势得益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病率上升和持续的技术创新。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对早期卒中干预意识的增强、支持性的报销框架以及器械性能的进步。
由于临床效果显著,血栓取栓器占据主导地位,而医院仍是主要的最终用户。区域增长由欧洲和北美引领,亚太地区迅速崛起。人工智能集成、机器人导航和微导管微型化等趋势标志着向精准和自动化方向的转变,提升了患者治疗效果和手术效率。这一充满活力的市场预计将显著推动全球卒中护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