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警告一刀切PFAS禁令或危及关键医疗氟聚合物
82025-07-15 06:44:02
一刀切PFAS禁令可能危及医疗必需氟聚合物,专家发出警告
在全球加强对全氟与多氟烷基物质(PFAS,俗称“永久化学品”)监管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与临床医生警示:应避免“一刀切”式的全面禁令。
虽然某些小分子PFAS(如PFOA、PFOS)因其毒性与环境持久性而被正当列为重点管控对象,但专家指出,并非所有PFAS都具有同样风险。
其中,氟聚合物尤为特殊。这类大分子材料化学惰性高、稳定性强,不会迁移或分解成有害副产物。
氟聚合物在现代医疗中不可或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数据显示,超过25万种获批医疗器械使用氟聚合物,涵盖心脏起搏器、植入式除颤器、消融导管、血管鞘、脑分流管、心脏瓣膜及微创手术输送系统等。它们凭借润滑性、强度、热稳定性、耐化学性、电绝缘性及长期生物相容性,实现设备小型化并确保长期可靠,已安全应用逾50年。
《心律》(Heart Rhythm)期刊近期发表的文章指出,美国、欧盟和加拿大等国的新法规将PFAS整体视为同等威胁,忽视化学结构、行为及毒性的巨大差异,已导致多家氟聚合物制造商提前退出市场,医疗级原料供应链面临中断风险。
临床医生和材料科学家呼吁:应区分有害小分子PFAS与无毒必需氟聚合物,以科学证据和风险评估为基础,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级监管,而非全面禁止。
专家强调,若监管政策缺乏精细化区分,氟聚合物的缺失将使医疗创新受阻、关键器械短缺,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尤其是在心脏电生理等高风险领域。
全球对PFAS污染的担忧正当且必要,但若未能区分不同类型PFAS,将置医疗技术未来于险境。医疗界及监管机构应确保在保护公众健康与环境的同时,保留氟聚合物在医疗中的可用性。面对生命与技术快速发展的双重挑战,基于科学、兼顾平衡的做法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