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信息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与机遇

MedTechGuide162025-08-19 17:16:41

作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市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全球医疗版图中最具活力且高速扩张的板块之一。受人口结构变化、技术创新、政策改革和医疗消费升级的多重驱动,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已突破12000亿元人民币,自2015年以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8.2%,持续跑赢GDP增速。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研究院的定义,市场可分为四大板块:

  1. 医疗设备

  2. 高值耗材

  3. 低值耗材

  4. 体外诊断(IVD)

2024年,医疗设备占整体市场的52.8%,医院基础设施升级与影像技术需求是主要推力;IVD、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分别占15.2%、17.5%、14.5%。

2017–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和产品数量连年增加。截至2024年6月,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32700家,较2022年增长8.54%,其中可生产Ⅰ类、Ⅱ类、Ⅲ类器械的企业分别为26800、18650、2670家,同比增幅3.8%、8.50%、21.5%。(器械按风险分为Ⅰ、Ⅱ、Ⅲ类,Ⅰ类备案,Ⅱ、Ⅲ类需注册,通常需本地检测和临床试验。

外资企业切入中国医疗市场的机会

试点政策扩容

生物技术新政允许外资企业在以下区域开展人类干细胞和基因诊断治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北京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广东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产品获批后可全国销售。企业需重点关注数据保护、跨境数据治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知识产权及技术进出口合规。

外商独资医院

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及海南全岛已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不含中医及公立并购)。相关部门将发布细则并主动服务潜在投资者。

负面清单调整

2025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限制领域,对民营和外资医疗、医药投资更开放。干细胞和基因治疗仍属限制类,但在上述四大自贸区内可试点,标志区域政策突破。

进口器械本地化生产优化

2025年3月18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进口医疗器械在中国境内生产有关事项的公告》提出:

  • 鼓励外资在华设厂,生产国内需要或市场空白的进口医疗器械;

  • 外资与内资同等享受政府资金、土地、税收、许可、项目申报等优惠;

  • 简化注册审批,缩短上市时间;

  •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快速维权通道;

  • 鼓励与本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研发。

外资企业应关注的关键议题

上市前准备

  • 产品分类: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判定Ⅰ、Ⅱ、Ⅲ类,决定注册路径与临床试验要求;

  • 设立实体:可设外商独资企业(WFOE)或合资企业,北京、上海、海南等自贸区享政策红利;

  • 外资备案:依据《外商投资法》完成信息报告与企业登记,负面清单内业务需特殊审批。

注册与审批流程

Ⅰ类器械向国家药监局(NMPA)备案,4周左右获《医疗器械备案凭证》。Ⅱ、Ⅲ类器械须注册,需提交NMPA认可实验室检测报告,多数情况下还需本地临床试验数据。境外企业必须指定中国境内注册代理人。

本地化要求与市场壁垒

中国加速“国产替代”:2021年采购指南要求178种关键设备本地含量≥40%;2025年NMPA对境内生产给予快速审批,但需在华设企并重整供应链。跨国企业若未本地化,面临:

  • 被排除在超千亿元医院集采之外;

  • 注册延迟18个月以上;

  • 成本比本土对手高15–25%。

常见运营难点包括:注册数据格式不符(70%申请失败)、关键部件供应中断6个月以上、ERP/UDI数字化合规投入超200万元、选址不当导致30–40%税收优惠损失。整体上市周期可拉长至2–3年。

监管合规重点

外资企业在医疗器械及其相关领域需遵守:

  •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

  • 药械临床试验(含国际多中心);

  • 产品注册与审批;

  • 伦理审查;

  • 数据保护与跨境传输;

  • 知识产权;

  • 技术进出口管制。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

UDI被誉为器械的“身份证”,涵盖注册人、型号、包装信息。2019年国家卫健委启动试点,首批69个高值Ⅲ类品种、108家医院、23家企业参与。实施分三阶段:

  • 2021年:全部高值Ⅲ类器械;

  • 2022年6月1日:全部Ⅲ类器械;

  • 2024年6月1日:15类重点Ⅱ类器械(含一次性产品)。

2024年7月1日起,经营企业须通过条码实现仓储、配送、退货全程可追溯,迈向标准化供应链管理。

凭借人口老龄化、收入提升及政策东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黄金增长期,为外资企业在生物技术、数字健康等领域提供广阔机遇。然而,成功取决于合规注册、本地化及供应链重塑。随着中国医疗体系现代化与全球合作深化,医疗器械板块将在未来医疗交付中扮演关键角色。

本文仅为一般性指引,不涉及具体事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