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发布十项举措,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与创新发展
2025年6月2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2025年第63号),聚焦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新型生物材料等重点领域,提出十项具体支持措施,推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规范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
一、优化审批机制,服务重大创新
持续推进创新特别审查程序,针对“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高端医疗器械加强注册指导,并对变更注册产品按创新路径审查,支持人工智能、生物材料、脑机接口等关键技术加快落地。
二、细化分类命名,提升申报效率
发布手术/康复机器人分类指导原则,推动医用大模型、影像预处理软件、组织工程产品等新技术分类明确。加强医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管理要求研究。
三、构建标准体系,引领技术规范
加快发布医用外骨骼、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标准,推进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增材制造、生物材料等基础标准体系建设,开展AI数据集标准化研究。
四、明确审查要点,推动技术评价体系优化
完善人工智能、磁共振、内窥系统等产品审评指导原则,支持算法不变情况下的注册变更简化,探索多平台等效性判定规则及测评数据库评估机制。
五、强化专家支持机制,提升审评能力
扩充审评专家库,推动检查关口前移、前置指导,加强对企业研发初期的技术支持与问题识别,提升注册申报成功率。
六、聚焦上市后监管,强化质量体系核查
围绕手术机器人、人工心脏瓣膜等创新产品,制定质量体系检查要点,提升检查队伍能力与效率,健全国家级、省级两级检查网络。
七、完善安全监测机制
建立使用期限监管规则,鼓励注册人开展上市后循证研究,丰富高端设备不良事件类型与报告规范,推动主动监测数据库和信号挖掘机制建设。
八、设立产业发展机制
定期公布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清单,成立专项研究工作组,编制监管与产业发展年度报告,依托行业协会反馈问题与建议,优化政策措施。
九、推进监管科学项目
依托创新合作平台推进脑机接口、生物材料性能研究和AI监管技术储备,强化真实世界研究支撑监管决策,为新技术提供科学评估基础。
十、加强国际合作,助力企业出海
加快参与IMDRF、GHWP等国际监管协调,推进标准国际转化与出口证明政策完善,支持高端医疗器械企业“走出去”,提升“中国智造”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国家药监局、高端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人工智能、创新审批、标准体系